相比全时四驱,适时四驱的结构要简单得多,这不仅可以有效也降低成本,而且也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。由于适时四驱的特殊结构,它更适合于前横置发动机前驱平台的车型配备,这使得许多基于这种平台打造的SUV或者四驱轿车有了装配四驱系统的可能。前驱平台相对于后驱平台更有利于拓展车内空间、传动效率更高、传动系统的噪音更小。这些优点对于小型SUV,特别是是发动机排量较小的SUV来说显得尤其重要。
在汽车上,发动机和变速器、差速器是三个重量相对较大的部件,它们的布局方式直接影响汽车的重心位置。而汽车的重心位置则可能决定汽车的行驶性能或其它性能。受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汽车的转向特性。我们知道,较为理想的前后重量分配比是前50后50,但这样布局设置的车型,如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车型,很可能会造成两头沉,这样对转向特性并不全是好处,而是有利有弊,很容易造成转向过度。
理想的布局方式除了让前后重量比较均衡外,最好是将汽车的重心位置放置在车体中间,或者说将汽车的重量集中在车身中部,这样它的转向特性才可能会达到最佳,既不易出现推头,也不易甩尾,转向不仅灵活而且准确。这就是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汽车的设计思想。因此,F1以及许多超级跑车都采用这种布局方式。
全时四驱就是任何时间,车辆都是四个轮子独立推动的驱动装置。英文把All Wheel Drive简写AWD,以有别于2WD(分FWD和RWD)。全时四驱通过一个柔性连接的中央差速器,再通过前轴和后轴的独立差速器,把驱动力分配到四个轮胎。与纯机械式的差速锁不同的是,全时四驱的差速器可以是粘结耦合式,也可以是多离合式,但相同的是都可以允许前后轮、左右轮之间有一个转速差。 车辆是否是全时四驱完全取决于分动器的构造。作为掌管车辆不同驱动状态的核心部分,可以说分动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车的性能。
分时四驱技术很成熟,结构也比较简单,可靠性好,加上其不用装配中央差速锁,成本要比全时四驱低得多。在正常驾驶时采用两轮驱动的模式,经济性更高,灵活性也更出色。而在路况恶劣的情况下,选择四轮驱动又可以提高车子的通过性。
发动机前置前桥驱动时,发动机可以横置也可以纵置,也可以布置在轴距外、轴距内或前桥上方。不同布置方案对汽车均有影响。这种布置形式主要在发动机排量为2.5L以下的乘用车上得到广泛应用。前置前驱轿车的布局一般都是将发动机横向布置,与设计紧凑的变速驱动桥相连。我国生产的Audi A6、Santana2000、Jetta、CA7220、Buick、Passat、Accord、飞度、宝来、中华、富康、英格尔等品牌乘用车,均采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形式。
分时四驱对于公路来说意义不大,并且对驾驶技术要求较高。因为分时四驱接通后相当于硬轴连接,因此采用四驱模式要非常谨慎。在公路上过弯绝对不能采用四驱模式。在砂石、雨雪、冰面上转弯也不能用四驱模式。
适时四驱也存在缺点,绝大多数适时四驱在前后轴传递动力时,会受制于结构本身的缺陷,无法将超过50%以上的动力传递给后轴。相对来说,适时四驱车的主动安全性不如全时驱动车高。另外,适时四驱系统的前后轴基本上都采用开放式差速器,如在一些复杂路段,出现单侧两个车轮打滑时,也是无法脱困的。所以这种四驱系统无法应对强度大的越野路段。
由于是中置发动机,发动机和传动机构都集中地布置在汽车中部。在其它的驱动方式中, 北京赛车信誉投注平台:汽车中部都是乘客使用的空间,因而,这种汽车的高性能代价极大,严重地影响了车身空间的利用,使其车内空间狭小,实用性较差,一般只布置两个座椅。
由于全时四驱的结构复杂,传动部件多而重,会极大地降低动力的响应性,如果小排量发动机装备全时四驱,会明显感觉得到功力不足。不仅如此,由于全时四驱的功耗大,显著影响了汽车的经济性,而适时四驱可以很好地兼顾经济性。 [1]
分时四驱(PART-TIME 4WD )是四驱汽车驱动系统的一种形式,是指可以由驾驶者根据路面情况,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两轮驱动或是四轮驱动模式,从而实现两驱和四驱自由转换的驱动方式。分时四驱平常只利用前轮或是后轮的四轮驱动来行驶,在积雪或石砾路面上能切换成四轮驱动来行使,也叫选择四轮驱动。这也是越野车或是四驱SUV最常见的驱动模式。